ayx爱游戏全站app:
一根蚕丝,能织出怎样的产业图景?在四川武胜,这根柔韧的丝线,不仅是传统蚕桑的符号,更成了产业融合的“引线”。
作为“中国蚕桑之乡”,武胜以5万亩桑园为基础,让丝线串联起种桑、养蚕、缫丝、织绸的全链条,更延伸出菌业培育、生态旅游的新赛道。
从“桑-蚕-茧-丝-绸-菌”的深层次地融合,到“桑-枝-菌-肥”的绿色循环。这根丝究竟如何织就10亿级产业集群,助力武胜走出一条全链条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路,实现从“一根丝”到“多元产业网”的华丽转身?9月29日,四川新闻网记者走进四川武胜,一探究竟。
不同于传统农业“重种养、轻加工”的模式,武胜以工业化思维重塑蚕桑产业,推动其从“田间”走向“车间”,从单一环节迈向全链协同。
如今,5万亩桑园如绿色绸缎般铺展在武胜大地,背后是一套坚实的产业支撑体系:1个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、3个县级园区搭建起产业高质量发展“骨架”;2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、16个专业合作社、60个家庭农场串联起生产经营“脉络”,直接带动26个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,形成“龙头引领、合作社联动、农户参与”的共赢格局。
2024年,这份布局结出丰硕成果:全县发种4万张,产茧1700吨,茧款收入突破1亿元,蚕桑产值达3亿元,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同步跃升。
每一组数据背后,都是“第一车间”的坚实支撑。为了夯实生产根基,武胜累计提升桑园1.5万亩,推广桑园间套作6000亩,新建桑园便道27.5公里,改建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室3300平方米,建成病虫害测报点2个,安装物理防控设备超2万套,从桑园到蚕室,每一个环节都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龙头企业作为链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四川安泰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,引进国际先进剑杆织机,建设现代化蚕茧初加工中心,实现生丝品质达5A级以上,年产生丝500吨、绸缎150万米,缫丝规模达9600绪,茧丝绸板块年产值突破5亿元。在安泰的带动下,武胜蚕丝不再是“初级原料”,而是走向全国高端市场的“优质名片”,让“武胜造”在丝绸行业站稳了脚跟。
在武胜,曾经被视作“废柴”的桑枝,如今成了农户眼中的“香饽饽”,这背后,是“桑-枝-菌-肥”循环模式,实现从“废柴”到“商品”的惊艳转变。
全县每年产生4万吨桑枝,如何变废为宝?武胜给出了答案:建成4个桑枝粉碎场、若干村级回收站,打造县域桑枝加工中心,推行“按斤计价、上门回收”模式,仅桑枝回收一项,就让每亩桑园为农户额外增收200元以上。
同时,依托芝皇菌业等企业,桑枝被加工成菌棒,发展起香菇、猴头菇、木耳等10余种食用菌种植,建成菌棒基地13个,年产桑枝菌500万棒,产量4030吨,带动26个村集体、200余户农户增收,综合产值达2亿元。
而菌棒“退役”后产生的菌渣,同样价值不菲,富含有机质与氮磷钾的菌渣还田作肥,不仅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,还能让桑叶蛋白质含量提升5%,最终形成“桑养菌、菌养肥、肥育桑”的绿色闭环,实现资源“零浪费”。
“用菌渣还田,不但可以改善土质,还能够大大减少桑园10%15%的肥料用量。”养蚕大户雷庆平的话,道出了循环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,他流转150亩土地成立武胜力禾家庭农场,年养蚕240张,年产值50万元左右;种桑枝菌10万棒左右,在桑园间作羊肚菌和大球盖菇,年产值约45万元。
传统蚕桑产业的痛点,靠科技破解;产业升级的动能,靠创新注入。武胜始终将科技作为蚕桑产业高水平发展的“核心密码”,通过产学研合作,不断突破产业瓶颈。
在品种推广上,武胜联合省农科院蚕业所,成功推广“秋华×平30”“青松×皓月”等抗病高产蚕品种,还开展雄蚕品种改良研究,让蚕茧产量与品质“双提升”;建成武胜县芝皇蚕桑食用菌技术研究院,研发出桑黄菌等3个食用菌新品种,拿下2项实用新型专利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“创新基因”。
在养殖技术上,武胜与省蚕研所共建川中北蚕桑循环产业研究院,攻克家蚕人工饲料育等3项关键技术;推广小蚕共育智能系统、省力化蚕台、纸板方格簇等先进设施,让养蚕从“靠经验”走向“靠科学”,大幅度的提高养殖效率。
更智慧的变革,藏在“数据”里。武胜建成智慧蚕桑大数据平台,集成气象监测、环境智能控制、病原监测预报等功能;完善“智慧蚕桑蚕茧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”,实现从蚕种发放到茧款支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让产业高质量发展“看得见、管得好、算得清”。
县农业机械和蚕桑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潘武宁介绍,下一步,武胜将推广小蚕饲料育技术、多批次养蚕集成技术,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,旋转架、方格簇等省力化养蚕技术,保障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。
如今的武胜蚕桑产业,早已超越“种桑养蚕”的传统范畴,它是融合农、工、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是贯通科技、绿色、循环的生态经济样板,更是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“三赢”的乡村振兴典范。
未来,武胜将继续在“延链、强链、补链”上发力,推动桑蚕茧丝绸菌菇产业集群向10亿级产业迈进,让“一片桑叶富一方百姓、一根蚕丝连一条产业链、一朵菌菇圆一个振兴梦”的故事,在川东北大地上续写更精彩的篇章。(供图:广安市农业农村局)
本网(平台)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报料渠道:私信“四川新闻网”微信公众号、拨打互动热线“”或发送邮件至“ ”报料。